蒋作斌在安化调研时指出:要用大手笔打造文化旅游茶叶大产业
10月12日至13日,益阳市委书记蒋作斌在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贺修铭、副市长黄加忠、市老科协会长寻耀华以及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办、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就如何围绕“千两茶”、“茶马古道”进行文化旅游与茶产业开发到安化县进行调研。蒋作斌强调,安化的“千两茶”为世界独有,茶文化、茶马古道影响深远,要采取得力措施,用大手笔把文化旅游茶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13日下午,蒋作斌一行冒着细雨来到安化县江南镇,实地考察了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古桥、安化最大的风雨桥——洞市永锡桥,察看了安化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洞市老街,以及古马帮的重要休整地高城。在峒崆峡谷口的一片百年古树林中,蒋作斌赞叹地说:“这真是人间仙境啊!”尽管天色渐暗,蒋作斌一行仍然兴致勃勃地骑马在茶马古道上行走体验,感受悠悠古韵。当了解到今年国庆期间洞市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接待的游客是去年同期的10倍时,蒋作斌指出,原始森林、峡谷风光的自然生态,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原生态的古村落意境和中国最后的马帮体验,这些都是独具魅力的旅游卖点,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 14日上午,蒋作斌一行重点考察了茶叶古镇、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始点之一——安化黄沙坪镇,考察了著名“千两茶”老商号“永泰福”的“千两茶”生产车间和功夫红茶车间。在一栋“永泰福记”字样依稀可辨的老茶行里,蒋作斌一行与安化县委负责人以及永泰福传人李胜夫等品茶论道,探讨安化文化旅游茶叶产业发展之路。座谈中,谈到昔日的辉煌,分析可喜的前景,大家情绪激昂,倍感振奋。 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蒋作斌动情的说,我是从一位老领导口中了解到安化有个“千两茶”,与普洱茶是一个类型,品质和保健作用以及历史渊源都胜过普洱茶。宁夏一个叫古越的作家,写了一本关于“大清洋买办”的小说,故事背景就是“安化茶叶行销天下”,作家给我写信,建议大力宣传安化茶。近来,《益阳日报》也对“千两茶”和“茶马古道”作了不少报道。今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根溯源,是带着责任而来。这两天我们看了许多地方,刚才又听了各位的发言,有了更深的感受,下面我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充分认识以黄家坪茶叶古镇、茶马古道、“千两茶”为代表的安化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开发前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好文化旅游和茶产业两篇大文章。安化茶叶和茶文化在全国、全世界的影响都很大。一是历史久远。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渠江薄片在唐代就是贡品,宋朝设立安化县以后,朝廷对安化的认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州市”。二是世界独有。“千两茶”工艺独特,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据资料介绍,业内专家以及日本、台湾的茶文化典籍都认定安化“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是“世界茶王”。台湾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镇院之宝,就是安化“千两茶”。180年前,两江总督陶澍写了一首长诗《咏安化茶》,诗中提到唐宋以来,人们都宁喝安化茶中的次品,也不喝别处茶的上品。三是享誉全球。安化茶叶自古就行销海内外,我到过乔家大院,当年乔家就有驼队运输安化的“千两茶”,中国历史上平遥的大钱庄就有许多与茶叶贸易相关的安化银票。一个黄沙坪镇,茶业鼎盛时期,茶叶商号近百家,汇聚晋商、陕商、鄂商、川商、徽商以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数万人,安化黑茶和红茶一度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四是市场广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油脂吸食过量,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喝黑茶,过去20年里,普洱茶因此风行世界。近年来,专家发现黑茶中的极品是安化“千两茶”,日本、韩国客商收购50年以上陈年“千两茶”,一支的价格达到200万元。随着现代保健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千两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五是茶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信息时代,市场经济,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大家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做好。 第二,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坚持整体策划包装,把安化茶文化、茶马古道旅游、茶产业打造成国际性品牌。一个产业和品牌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做好“安化茶叶”文章,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独特的传统工艺,有千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条件。我们搞产业开发,不能就茶叶论茶叶,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将茶文化、茶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建设融为一体,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把产业与事业结合起来,把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策划。文化是产业与品牌的灵魂,生态是产业与品牌的现代魅力,只有结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我们一定要高起点规划,聘请顶级专家来策划包装,加强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把安化的茶文化、茶产业和旅游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第三,要以茶业龙头企业和核心旅游景点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推进文化旅游茶叶产业发展。发展安化的文化旅游茶叶产业,不能坐而论道,浅尝辄止,要下真功夫、硬功夫,首先要从茶叶龙头企业和核心旅游景点建设为切入点,力争快见成效。一是要迅速成立专门班子。安化县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市里要成立工作指导组,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加强基础工作。要有强烈的维权和保护意识,尽快把“千两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产地标识和产品专利权申报好,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自我保护;要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全面系统地搞好茶文化的挖掘、整理、提升。利用影视、歌曲、节会等形式,大力弘扬安化茶文化;要迅速成立茶业协会,抓紧制定茶叶行业标准,加强科技创新,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制作技术,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要抓好道路建设,尽快把旅游景点连接起来。三是要加快开发步伐。旅游业、茶业发展不能靠一个人、几个人来做,不能小打小闹,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抓好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现昔日辉煌。要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景点建设和产业发展。特别是当地企业要有世界眼光和宽阔胸怀,主动靠大靠强,实现互利双赢。四是要加大扶持力度。财税、金融、文化、旅游、交通、劳动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在资金信贷、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总之要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安化县要专题研究,有关工作要迅速启动,景点建设要抓紧进行,力争明年在安化举办国际茶文化节。 蒋作斌最后指出,在做好安化茶文章的同时,一定要把全市旅游、茶业规划好发展好,尽快把益阳的文化旅游茶叶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