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主法治构筑和谐金星
下东乡金星村,有16个村民小组,598户,2258人,水田1472亩,旱土17亩,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1450万元,人平纯收3650元。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以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为重点,以全民普法提高农民素质为突破口,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构筑和谐社会为目的,走出了一条农村社会稳定,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经济大发展,社会保平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连续三年被县、乡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解放领导班子思想,营造民主法治氛围 “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村两委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者,因此,支、村两委成员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日俱进,要常怀“发展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壮大一方事业,确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感,要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领导只注重抓经济工作,而忽视了社会治安,使得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刑事治安案件多,村里治安一片混乱,群众怨声载道,干群关系紧张。为此,我们多次召开支村委会议,从而得出“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平安”的结论,掀起了全村上下总动员,齐抓共管保平安的热潮。支、村两委把依法治村工作当作大事抓,做到工作再多,民主法治工作不拖,工作再忙,民主法治工作不忘,在领导力量上给予充分保障,在资金上给予首先保证。在乡政府工作会议上,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明确表态,“在普法、依法治村工作上,我们村保证要人出人、要钱拿钱”。 二、健全民主法治网络,打造群防群治生力军 一是成立了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4名村干部为成员,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依法治村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二是建立以治保调解委员会为主体,以治调员(村民小组长)为骨干的治保调解组织,专抓社会治安,矛盾调处工作;三是建立禁赌会,帮教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形成一支以依法治村领导小组为核心,以治保调解委员会为骨干,以群防群治为基础,打防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的防范网络。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自2001年至今,我村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5起。特别是近两年,茶陵县新城区建设落户我们金星村,征地二千余亩,群众情绪波动很大,矛盾时有发生,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将矛盾一一化解,至今尚未出现一起上访和阻工事件。 三、创建民主法治村,各项制度是保证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任务艰巨又复杂,要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关键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我村《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1990年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共四章七十五条,从十个方面规范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内容包括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合理使用土地,保护森林资源等。体现了提倡正义、公道、见义勇为、反对违法犯罪,提倡勤劳致富,反对非法经营;提倡晚婚晚育,反对重男轻女,多子多富观念;提倡正当文化娱乐,反对迷信、赌博活动;提倡珍惜土地、科学种植,反对乱占乱建,抛荒弃种;提倡尊老爱幼,反对虐待老人和其它家属成员;提倡团结互助,反对制造事端。是全体村民共同遵守并自觉维护的行为准则。二是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能依法选举,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三是村民议事制度,我村村民议事会制度是1992年建立的,每年召开两次,议事会成员有38人,由村民小组推举产生,凡属村上重大问题均由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自92年建立至今,共召开议事会议30次,研究讨论重大事项36件。四是民主监督、决策制度。自村议事会成立以来,我村村委会干部就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向村民代表报告工作,汇报一年的村委工作,社会稳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听取代表意见,每年年终,村委主任、治保调解主任、妇女主任要就一年的工作向村民代表述职,接受群众评议,村重大事项由村议事会讨论、决策、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群众自治,村民的参政意识,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五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自92年开始,我村就实行了村务、财务两公开(建有专栏),村上每年要做的大事经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向群众公示后再组织实施,每年的财务收支由村民理财小组清算后予以公布,确保一分钱一份用,全部花在公益事业上。群众非常满意,从未出现一起因帐目不清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六是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为了确保一方平安,让村民能安居乐业,我们村自95年开始,就建立了纠纷排查制度,由村治保调解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调处,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创建民主法治村,各项措施要过硬 首先坚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95年组织专门力量,起草了《金星村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章程》,为具有合法性、操作性、实用性,并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首先将《章程》草案印发各农户征求意见,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将《章程》铅印发至各农户。再则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文盲、科盲、法盲是制约村民素质提高的三大障碍,为了扫除“三盲”,村里办起了法制夜校,聘请乡法制分校教员,学校教师、农业技术员授课,重点学习道德规范、法律、科学技术和政策法规。还购买了400本法律书籍,办起了法律图书室。目前全村有750人,经过了夜校培训,有40%的人从中获益,有203人掌握了一门以上专业技术。全村有养殖大户14户,每年饲养牲猪500头以上,年利润在5万元以上,有种植大户39户,年利润在2万元以上。更为重要的措施是为民多办实事。近几年来,我们在抓好依法治村的同时,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办了七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深受群众好评。 1、为改善党员、群众电教环境及村部办公条件,耗资177.5余万元,新建了一栋村部大楼。 2、为整治农电私拉乱接的旧貌,投资9.5万元,进行农网改造。 3、针对交通不便,投资18.7万元,用水泥硬化了3.3公里道路。 4、为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投资6.5万元为农户兴建了250个沼气池。 5、投资20余万元,在全村完成了改水改厕工作。 6、为了新农村建设,解决群众建房难,杜绝乱占乱建现象,全村规划了三个村民建房安置点,已全部平整,安排给村民建房。 7、为解决农田灌溉,投资16.5万元新修了水塘两口,面积达15.8亩。 我村的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差距甚远,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