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借东风 实施三调联动机制 促社会和谐稳定
乘借东风 实施三调联动机制 促社会和谐稳定 ----汝城县成功调处化解二十多年遗留的拆迁安置补偿纠纷 一、纠纷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县城对西正街进行改造以来,遭到谢宝光,何汝香、何俭秀等8户居民不同意拆迁、搬迁的阻碍,多次组织一起到镇、县上访闹事,造成拆迁改造工程一直拖到现在未得到解决。21世纪的2008年,为全面落实汝城县委、县政府美化、亮化县城工程,提高县城文明卫生品位旧城改造城市基础和设施建设,对20多年来久拖不决的濂溪社区原城内居民谢宝光、何汝香、何俭秀、袁茂春、袁西光、袁乱古、袁宝古、欧仁才等8户西正街房屋再次动员进行搬迁改造,城关镇党委、政府及司法所接受这个任务后,借助在全省、市、县、镇开展“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的东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人民调解部门职能优势,抓住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启动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助联动”这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新机制。在这次维稳活动中镇成立专项维稳活动领导小组,与县国土局、房产局、城管局、拆迁办协助联动,由镇领导带队,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深入居民谢宝光、何汝香等家中做疏导化解、思想工作,一边了解多年来的情况和问题的困难及症结所在,双方不能达成拆迁协议的原因等,一边当场解答疑难问题,对他们进行现有政策、法律法规宣讲及相关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于2008年4月16日下午,通过宣讲相关拆迁,房产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巧妙地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化解工作,顺利地达成了土地房屋安置补偿调解协议。经过镇、社区调解员一个多月辛苦工作使这起拖了近二十多年的西正街改造美化、亮化工程房屋补偿纠纷得到了全面调处化解到位。 二、纠纷隐患调处化解过程 2008年,为全面落实汝城县委、县政府美化、亮化县城工程,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城关镇借助在全省、市、县、镇开展“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的东风,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大排查、大调处、大治理活动,重点调处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调处重要时期和政治敏感期矛盾纠纷、调处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这次专项维稳活动中,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纽带,大力推动全镇“三调联动”和“流动调解庭”工作平台的开展,推行“一个三调联动班子、一套规范工作机制、一支综合调解队伍、一台流动调解专用车、一条人民调解热线”的“五个一”做法,尽快形成“党政牵头、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调解工作新格局。启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与县有关部门调处化解疑难矛盾纠纷。按照“五个一”和“五个有效化解”的要求,将矛盾纠纷调解分解到人,化解到位,将矛盾纠纷调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一些重大问题得到及时化解。并严格落实“四个一切”的工作举措,即坚持思想认识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一切,工作部署先于一切,奖罚措施严于一切,及时提出了“八抓八促”的工作举措(即抓组织领导,促齐抓共管;抓工作保障,促正常运转;抓基础建设,促工作规范;抓队伍建设,促业务开展;抓工作报酬,促积极主动;抓工作实效,促工作平衡;抓利益驱动,促经验创新;抓工作落实,促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听证评议制度,在农村、社区召开“纠纷评议会”和听证会,邀请村、居民代表对身边的纠纷进行评议,真正做到群众的纠纷依靠群众解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夯实矛盾纠纷调控体系。对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及矛盾纠纷,坚持“及时控制,及时化解调处”的原则。镇综治办司法所、调委会对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和矛盾纠纷久拖不决的,镇党委、政府集体制定调解处置方案,抽调精兵强将限期集中突击调处。 针对久拖不决达20多年来的濂溪社区原城内居民谢宝光、何汝香、何俭秀、袁茂春、袁西光、袁乱古、袁宝古、欧仁才等8户西正街房屋搬迁改造纠纷。镇里迅速成立了以党政领导为组长,镇政协联工委主任、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综治办、法律服务所、国土所、城建开发组、驻村干部及濂溪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工作班子专门负责调处化解此矛盾纠纷,并且此纠纷不解决到位,人员不减,班子不解散,奖惩一定兑现到位。并限在2008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前化解到位,否则,工作班子组成人员一律不放假,不休息。化解调处西正街房屋拆迁专门工作机构成立后,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此事,亲自督阵化解调处,要求每天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度。专门工作班子将人员分成四组不分昼夜地深入居民谢宝光、何汝香等8户家中做疏导化解、思想工作,一边了解多年来的情况和问题的困难及症结所在,双方不能达成拆迁协议的原因等,一边当场解答疑难问题,对他们进行现有政策、法律法规宣讲及相关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通过调查了解谢宝光、何汝香等8户县政府需拆迁土地、房产证红线内面积共约188.64㎡,县政府同意给他们安置在西正街的土地,门面店要求5米(除墙位),共安置土地面积在188.64㎡以上(除墙位),每户安置平均23.58㎡,房屋补款按评估价一次性补偿到位。并对他们8户提出房屋拆迁后暂时无住房问题,协调县房产局给予县公房临时免租金居住。于2008年4月16日下午,通过宣讲相关拆迁,房产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 西街改造、西正街美化等项目的征地拆迁中,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重大工作决策进行公开,镇党委、政府采取了化解调处拆迁纠纷的坚强措施,确保了城建项目的顺利施工,巧妙地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化解工作,顺利地达成了土地房屋安置补偿调解协议。经过镇、社区调解员一个多月辛苦工作使这起拖了近二十多年的西正街改造美化、亮化工程房屋补偿纠纷得到了全面调处化解到位,目前,谢宝光、何汝香等8户拆迁房屋已拆迁到位.道路已经平整完好,待进行市政设施建设,有效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这项攻坚任务,确保了县城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也维护了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当事人好评,使这起拖了20多年的土地房屋拆搬迁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调处成功,维护了县城社会政局的和谐稳定和提升了县城的城市品位。今年认真开展好“我为和谐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作用,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迎奥运、创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化解调处结果 由城关镇政府牵头调处化解,双方达成安置补偿调解协议,由汝城县政府安置补偿谢宝光、何汝香等8户安置地面积每户23.58㎡,拆迁房屋补偿款按评估价一次性补偿壹拾伍万玖仟柒佰壹拾元陆角肆分(159710.64元)。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四、点评: 化解调处拆迁安置补偿纠纷,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点一滴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能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好事,赢得群众的信赖。启动“三调联动机制”使一些重大问题得到及时化解。在化解调处拆迁纠纷中提出“八抓八促”的工作举措(即抓组织领导,促齐抓共管;抓 工作保障,促正常运转;抓基础建设,促工作规范;抓队伍建设,促业务开展;抓工作报酬,促积极主动;抓工作实效,促工作平衡;抓利益驱动,促经验创新;抓工作落实,促社会和谐稳定)和严格落实“四个一切”的工作举措,即坚持思想认识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一切,工作部署先于一切,奖罚措施严于一切的举措成效显著,所以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化解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创新推进三调联动人民调解工作,确保“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取得实效,真正促进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