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1月11日讯(易馥溪欧阳天)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教育公平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群众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期盼,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越来越迫切。未来五年,我们如何加速推进教育公平?如何实现教育优先发展?
促教育公平,让孩子们有学上
记者: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教育公平问题备受老百姓关注。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让群众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呢?
廖贻仲:我们一直在尽力促进教育公平,力争让每一个群众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多渠道信息公开体系。
二是努力加强行风建设。加大对职称评定、招生考试、教师招聘等重大工作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规范教辅资料征订发行、补课收费、择校收费、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行为,切实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
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切实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以铁的纪律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是督促学校按规定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从严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总量和考试频率,严格控制招生计划,严格执行标准班额,严禁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严禁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是扶持特殊群体教育。开通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建立农民工子女随来随入机制,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对因家庭变故、无人看管、行为偏差的问题儿童少年建立有一助一制度。落实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各项补助政策,开展特困生结对救助、千户特困户子女救助活动。
五是抓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制度,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规范中职学生助学金发放和管理,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六是加大招生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比例,把普通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使所有学校的学生能够平等享受进入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
促均衡发展,让大家上好学
记者: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作为市教育局长,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廖贻仲: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是解决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则可以上好学。未来五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通过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规划学校布点,科学设置学校规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教育发展,着力打造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建设和谐教育。
二是加快合格学校建设。利用五年时间,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设成省级合格学校,并将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尽快缩小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是确保校安工程进度。坚持把校安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既定的工程实施细则、路线图、时间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构建地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指导调度有序、统筹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推广教师支教经验。坚持把师资的均衡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大师资培训、加强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城市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缩小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
五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农村学校校园网、校校通、班班通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优质学校对口扶持薄弱学校的活动,努力实现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市,请您谈谈未来五年湘潭教育的发展思路。
廖贻仲: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提升普高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支持高等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切实强化发展教育的保障措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到201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省前列。
记者: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对幼儿园的高收费问题颇有不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廖贻仲:我们将制定《湘潭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每个乡镇和城市大型社区建设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加强政策引导,采取保证用地、减免税费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缓解就近入学难题
记者:随着市政中心东移,河东新城区中小学生入学需求明显增强,而市民们普遍反映目前这一片的中小学校布局不太合理,今年对河东地区的中小学布局会有什么规划么?
廖贻仲:我们现在正在做这项工作。近三年,仅高新区范围内新建的居民小区就有22个,新增居民2.23万户、7.8万人。依据每千人60名小学生、60名初高中生和30名学龄前儿童的湘潭实际情况,该区新增学生峰值为4680名小学生、4680名中学生和2340名学龄前儿童。
根据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河东地区2010年居住人口应为70.3万人(估计常住人口近50万人,有部分居民户口仍在岳塘区外),至2020年将达到103万人,学生峰值为61800名小学生,61800名初高中学生,30900名学龄前三年儿童。
而目前存在的情况是,高中学校过于集中,优质学校较少,且学校布局不合理,影响学生就近入学。
本着中小学校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新建扩建学校并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们准备合理调整现有中小学校科学规划新建中小学校。《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已经规划在河东城区(不含昭山示范区)新建5所中学、12所小学。在2011年新建2所初中、2所小学和10所左右幼儿园。由开发商或者其他投资商建成的中小学校整体移交给岳塘区人民政府管理,属于公办性质。
记者:您能详细点介绍一下今年新建学校的具体布局情况么?
廖贻仲:今年河东新建的两所初中,一所在高新区火炬学校附近,另一所在汽车东站附近(双马工业园内)。两所新建学校的规模均为1500学生,30个教学班。新建两所小学,一所在湖湘公园西北角,另一所选址在建鑫城市广场至三大桥之间靠东边。新建学校规模均为2000学生,45个教学班。此外,河西部分中小学校布局也有相应调整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