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队伍不稳定、后勤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为稳得住大学生村官的人心,激发干事热情,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的模式。出台《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细化组织人事部门、乡镇、村各自的具体管理职责和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流转、考核等,防止乡镇机关随意截留、抽调大学生长期顶岗使大学生成为乡镇的编外干部或临时工,以及大学生村官脱管、缺岗、怠岗,不能积极发挥作用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档案,将管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验证材料等,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为聘期届满考核提供依据。
二是健全沟通机制,畅通诉的渠道。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共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一村一大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通热线电话,开设村居大学生网上论坛,传达有关政策精神,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为大学生村官们打气鼓劲。阶段性地进行巡访,帮助指导和解决一些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稳定情绪,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
三是健全教育机制,开辟强的途径。认真做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上岗培训工作,重点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工作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转换角色,及时适应并融入农村生活和工作。针对农村需求实际和大学生村官自身不足,实行专业对口知识培训,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更加适应农村实际需要。建立结对帮联培养机制,通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帮扶、乡镇驻村干部帮传、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官,以及大学生村官联系农户、企业等形式,为他们传授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促其工作顺利开展,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层次。
四是健全锻炼机制,引导出的门路。要制定出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给予资金、信贷、税费等方面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吸引他们参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和经营,带领群众致富,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农村创业能人转化。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挂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接触并熟悉乡镇基层工作,在乡镇实际工作中磨炼并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基层后备干部转化。另外,鼓励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时,注重招录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公务人员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