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 シューズ | 靴 シューズ16 | 靴 シューズ26 | 靴 シューズ36 | 靴 シューズ46 | 靴 シューズ56

秋ブーツ | ムートン ugg | オーストラリア アグ

【十乡百村行】从“一”做起赢民心

个个走得勤,处处认得人,家家进得门,事事办得成。11月6日,记者在慈利县景龙桥乡采访,欣闻当地老百姓对乡镇干部的新评价。他们描绘了一幅金秋时节的美丽画卷:景龙桥乡的10多名单车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把脚印印在农户的家中,把温暖送到农民的心窝。

11月6日至8日,记者一行与乡干部同吃同住三天,收集整理了景龙桥乡发生的变化和他们为群众办的一些小事,让我们看看景龙桥乡是如何变上访为下访、变堵防为疏导,倾情为民服务的。

一本手册情系群众冷暖

 这本小册子可帮了我的大忙,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乡政府各站所的办事程序、办证所需的材料和乡干部的手机号码、职责分工都在这本小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到乡里办理建房手续一次就成功了,少走了不少冤枉路,真是太好了!11月7日上午,一位正在办理建房手续的农民一脸轻松地告诉记者。

以往,群众到乡政府办事,由于不知道各站所的办事程序及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有时为了办理一个证件得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费时、费钱、费力,群众颇有怨言。针对这一情况,景龙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编制了《景龙桥乡干群联系手册》,将乡党委、政府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村、联系电话以及乡上各站所的办事程序、办理相关证件需要提供的材料等内容编制成小册子,发放到全乡各家各户群众手中,方便群众办事、办证和反映情况。

目前,全乡已发放《景龙桥乡干群联系手册》3500多份,这本手册发放到户后,景龙桥乡的群众可直接打电话给乡干部询问政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不仅提高了乡政府各站所的办事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手册发放三个月以来,该乡班子成员共接到群众咨询和反映情况的电话200多个,调解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320多起,征求群众意见248条。

一个电话拉近干群距离

干群联系手册刚发下去的那几天,我的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打电话的人中有反映问题的,有提意见建议的,甚至还有人打来电话,就只为核实一下我们在《干群联系手册》上公布的联系电话是不是真的。乡党委书记谭本伦幽默诙谐地描述了群众的反应。

 8月18日凌晨6点,天刚刚亮,谭本伦放在枕头边的电话突然响起。喂,你是谭书记吗?你能不能给我们附近的邻居做哈工作(慈利方言,意为做一下工作),让他们暂时把空调关哈,我要打米,家里没有早饭米了!

来电话的人是该乡杨家垭村群众张立学的爱人。谭本伦在问清基本情况后,立即安排杨家垭村书记胡有堂去张立学家附近了解情况。原来,由于正是农忙时节,附近几家群众正开着电动机在剥玉米。谭本伦立即把得到的这个情况告诉了张立学的爱人,得到了她的理解:他们是搞生产,我是搞生活,都重要,就等他们搞完了我再打米吧!

一个电话让谭本伦在反思:老百姓虽然这次理解了我们,但是农村电网改造还是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他又立即安排人与电力部门联系,现在,为该村增加变压器的事情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10月上旬的一天,该乡杨家垭村60多岁的易连丰老婆婆家来了两个干部模样的人。一进门,就告诉易大娘,他们是乡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因为易大娘的孙媳妇没有进行节育手术,要交罚款2000元,易大娘说家里没有钱,能不能少点?这两位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又把罚款少到了500元。

《景龙桥乡干群联系手册》上部门有关惠农政策中好像没有这一条!就是要交罚款,一下就少了一大半,这好像有点不对!

易大娘犯了嘀咕。不行,还是打个电话证实证实。

通过易大娘对两位计生办的工作人员的形象描述,谭本伦证实:这两位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是冒充的!他一边告诉易大娘,把这两个人稳住,一边通知村书记和派出所的干警马上前去抓人。两个骗子发觉情况有点不对,溜之大吉了。

谭本伦告诉记者,通过把联系电话公布在《干群联系手册》上后,群众有什么疑问总要打个电话咨询咨询,到乡政府来办事之前也总要先打个电话问问相关工作人员在不在家,不仅为老百姓节约了时间和开支,也一下拉近了乡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

一辆单车助解民忧民难

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反而远了;通讯先进了,和群众沟通反而少了新形势下,干部工作从税费征收重负之中解脱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到群众工作中来,所作的工作该实的却虚了,该全的却偏了,该重的却轻了,与群众关系越来越远;而税改后的群众不交皇粮国税了,种田有直补、医疗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群众思富盼富的原来越来越强烈。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课题。群众迫切地盼望干部能帮助他们致富,而现实的情况与他们的要求存在差距,现实差距迫使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沉下心去实实在在地做好群众工作。景龙桥乡党委书记谭本伦说,以前乡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没事做,群众来找懒得做,自8月份推行单车下乡以来,乡镇为联村干部配备了自行车,规定每周一至周四为乡干部集中下村日,干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问情况、帮困难、调纠纷、想路子、解难题。

以前干部坐汽车看不到,骑摩托车追不上,打个招呼都难,现在常常面对面,亲切多了。一位村民评价说,现在村村通了水泥路,干部骑单车下乡,遇上了可随时搭句话、问个信、聊聊家常,轻车简从的形象深得民心。(本报2011年10月17日一版《当一回单车干部》)

从8月到11月,虽然时间不长,但单车下乡活动带来的效应却是巨大、深远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三农工作得到促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送政策、访民情、灾害调查、矛盾调处等农村小事,干部均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农户家中,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现在,景龙桥乡单车干部下村办实事、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已成为常态,更成为了加强干群联系的一道风景。乡干部不仅下村的次数多了几倍,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一项服务温暖群众心坎

今年9月22日,正值景龙桥乡的集日。这天,乡政府大院里人流如梭、热闹非凡。这是景龙桥乡政府请来了县残联为该乡的残疾群众检查身体健康状况、残疾等级鉴定、收集办理残疾人证相关信息。

只花了10分钟,就为我办完了残疾人证的手续。不仅不用来回跑,还节约了往返几十元的车费。我家姑娘自卑,胆子小,上次把她带到县残联去,她是死活都不愿意办证,今天好歹把她哄来了,在乡干部的帮助下,几分钟就办好了。提起县残联的工作人员来景龙桥为残疾人办证的事,大家都赞不绝口。

那天,我们全乡干部都出动了,有些残疾人行动不便,我们就专门为残疾群众服务,搬椅子、倒茶,搀扶不方便的群众,帮助填录信息,县残联的工作人员除了核对残疾人等级外,还要对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进行登记注册,办理残疾人证。该乡民政所所长高化林告诉记者,现场有不少残疾群众都在感叹,乡里干部心中有群众,一心一意服务群众,让他们心里感到了阵阵温暖。

乡干部、村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还不仅此一项,他们主动为群众代办各项手续,办好后将证件送到群众家中。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景泉村的满佰仁来办理五保户证,民政所都已经放假了。这事本来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但满佰仁找到了我,我就代收了办证资料,等民政所的人回来后帮其代办,办好后又替他送过去。办公室工作人员黄明军说。

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服好务。这句话,记者在景龙桥乡有切身的感受。10月7日一大早,记者起床后在乡政府的院子走了一圈,发现院内停满了农用车、小货车、面包车。问过一位司机朋友后来知道,原来景龙桥乡的街道狭窄,集日来镇上办事的群众很多,为了避免交通堵塞,乡政府专门腾出了院子,留给群众足够多的车位停车。乡干部们还专门下乡宣传政策,让我们都知道这里有个停车的好去处,他们不拿我们当外人。该乡一位跑运输的农民憨厚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70多岁的贫困户彭明虎曾和乡民政所长高化林闹过矛盾,甚至在众人面前吵过架,但得知彭明虎符合危房改造的条件后,高化林不计前嫌,照样为其办了农村危房改造的手续,并在房屋改造施工时,先后五次到彭家拍照存档、质量鉴定,验收合格后又第一时间为他兑付了资金。记者也被突如其来的泪水感动过该乡民政所长高化林回忆起走村串户时遇到的人和事,这个魁梧的湘西汉子因为怜惜贫苦群众生活、生产困难,竟控制不住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一位64岁的村民毛腊翠与孙女相依为命,说起乡干部为她和孙女落实保障政策、对其嘘寒问暖的事,她内心充满感激,哭得泪流满脸,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这些泪水的背后,无不饱含着乡干部们把群众当亲人,务实服务群众的真挚感情。(本报2011年11月10日一版《被两次哭声打断的采访》)

一个班子带动一支队伍

全乡政府部门、乡镇干部的联村安排、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名单都在上面呢,群众眼里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更是明明白白!11月7日是景龙桥乡的集日,一位赶集的大溪村村民在政府门口仔细阅读公示栏里的内容,他热心地告诉记者,谭书记联系的是全乡最远的大溪村,帮扶的贫困户是全乡有名的特困户。

今年3月15日,该乡大清村村民汪上平家里失火了,村干部刘国台、刘立初第一时间带领200多名党员群众赶到现场救火,一个小时候才将大火扑灭。大火,给汪上平造成了4万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所有电器、衣被、粮食都化为灰烬。火灾后,乡党委、政府领导马上送去了慰问金,在村支部书记刘国台号召下,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踊跃捐款,共募得现金2000多元,衣被20余件,解决了汪家的燃眉之急。

有次我到乡里领取我的几百元钱补助,但却刚好碰上民政所的人不在,谭书记怕我空跑一趟,将自己的钱掏出来垫付给我了。曾任老三区区委书记的高宗山感叹说,谭书记以身作则、亲自带头,待群众是亲如兄弟,让他颇受感动。现在想想,当年我当老三区区委书记时也做不到这些啊,真的不如现在的这一帮人。

桐子巷村支部垫钱、20多名党员干部自发投工投劳,为无房户叶家春修建住房;联合村70多岁的老党员张恒初将自己扛木料的500元工钱捐给村里修路;杨家垭村老党员吕秀锦热心村务,为村干部出谋划策示范带动一片。从班长谭本伦到每个乡镇干部,再到基层支部成员和农村普通党员,在慈利县景龙桥乡,全乡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竭诚服务群众不再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成为了所有人的共性。

一套机制保障服务长效

微笑服务进窗口、首问责任制、结对帮扶贫困户、季度之星评选景龙桥乡不仅创新群众工作的新方法,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制度保障全乡上下联动,竭诚服务,群众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不仅是服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要求热情、周到接待群众,只要群众进了政府的院子,不管问到了谁,就算不是自己分内之事,都要热情接待,帮助群众。该乡乡长邓湘慈告诉记者,现在,各单位都在醒目位置挂出了首问责任制制度牌,严格按照制度内容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改善服务态度,将工作表现直接与待遇挂钩,让群众到乡政府办事有人问、有椅坐、有茶喝;在全乡结对帮扶活动中,全乡每个干部都联系一个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商的困难,全乡共结对83对,解决实际困难118个。

乡政府按照五个一三个要的工作机制开展群众工作,对群众工作一天一反馈,一周一碰头,一旬一小结,一月一讲评,一季一督查,干部要承诺,群众要认可,领导要信任。谭本伦告诉记者,乡政府每月组织一次季度之星评选,该乡办公室主任卓志华已经连续两次蝉联季度之星,评选制度激发了党员发挥弄饭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乡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此外,救助帮扶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公平正义。在低保对象的评审中,全乡12个村全部按程序实行,并依法评掉了86个不合格户,使476个真正贫困户518人享受到了低保待遇,深受全乡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UGGベイリーボタンショート 砂 - www.ugg-home.net

上一篇:我县“三馆一站”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下一篇:新邵县寸石镇“三必谈五必访”深入村组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