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来自社会各界的40名公众代表接受邀请走进共和国最高司法机关,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第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受最高人民法院促进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的态度和决心,感受人民司法事业和民主法治日益进步的声音。(12月7日《人民法院报》)
12月29日,河南省三级法院纷纷敞开大门,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本省和外省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老师等代表走进了法院,观摩审判,进行座谈,对法院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切实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12月29日中国法院网)
随着今年12月7日最高院第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启动,各地法院纷纷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广邀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通过参观法院庭室、组织庭审观摩、与法官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让群众与法院零距离,面对面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普法教育。使群众在了解法院工作之余,加深了对法院司法工作的理解,既提升了法院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又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治、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公众开放日活动再一次奏响了人民法院公平正义的强音,不啻为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始终都是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司法的深厚土壤。人民法院的人民性根本属性告诉我们,人民法院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人民法院事业的发展,绝对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只有时时刻刻走向群众、贴近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扎扎实实地走群众路线,人民法院才能持续进步,才会有光辉的前景。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充分突出民意为先这一重心,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吸纳民意、真实反映民意也就成为了当前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主旋律。此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恰恰是人民法院加强民意沟通、创新沟通举措、广搭沟通平台的最佳诠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
毫无疑问,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事业的生命线,而公平源于公开,正义源于透明。面对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司法工作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与新期待,要想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托群众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就必须主动敞开自身神秘的大门,直面群众,切实推进司法公开,使各项审执工作在阳光下有序开展,以公开明诚意,以公开促发展,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公众开放日活动恰如一座公开透明的桥梁,无形中拉近了群众与法院的距离,增强了群众与法院的血肉联系。
公众开放日活动仅仅只是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一个小举措,但意义非凡。相信各级人民法院将以此为契机,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代步伐,创新工作举措,将公平正义的强音一次又一次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