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冠市镇自开展送科技到农家,送服务到田间活动来,不仅为当地群众增收提供保障,还把科学种田方法得到推广,既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又让科学种成为当地一种新风尚,还记耕抛荒现象得到遏制。这与镇里面统战委员江巧琳创新工作思路密不可分。
江巧琳镇里分管农业与统战工作,在县委统战部开展的我为衡南科学发展作贡献活动中,想到了把分管工作进行整合,通过当地东冠农机农技报务站的带技术、带机械、带种子的无偿服务方式,在枫山村推广科学种田技术。
去年3月份,因为天气异常,农民在育秧中出现死秧、烂秧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东冠合作社农技人员提出双膜育秧的科学培育办法。
新鲜事物,让群众接受必须有一个过程。当时在枫山村推行双膜育秧等科学种田试点工作时,许多群众一时难以接受。
试点好不好,关健着成效。育秧、翻耕、防治、收割等机械化操作,东冠合作社在枫山村实行了无偿全方位提供服务的方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家家户户的劳动强度不仅减少了,收入与往年相比,简直是翻了一倍。村民蔡福生就是典型代表,他仔细地算了一笔帐,他家的19亩耕田,就多收入了5000多元。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村民,尝到科技种田的好处后,他们口口相传。如今,科技种田已成为当地一种新风尚,村民们种田积极性再次得到提高。这不,有着种烟历史的冠市,江巧琳与朱丙生又现场为烟叶生产翻耕进行谋篇布局。